| 设为主页 | 保存桌面 | 手机版 | 二维码
66

华龙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CEMS烟气连续监测系统、脱硫脱硝烟气分析系统、在线VOCs分析仪、便携式VOCs分析仪

新闻分类
  • 暂无分类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园区空气质量连续自动监测系统(FTIR)
新闻中心
园区空气质量连续自动监测系统(FTIR)
发布时间:2018-09-30        浏览次数:156        返回列表
 
 
      本系统是集光、机、电及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高科技产品,属于FTIR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采用开放光路傅里叶吸收光谱法(OP-FTIR,Open-path Differential Optical Absorption Spectroscopy)分析气态污染物浓度,可监测385种气体,100+种有害气体污染物;测量精度可达PPb级。与传统的点式仪器相比,具有在线连续测量、测量组分多、系统工作可靠、运行维护费用低、安装简便、无需人员监守等优点,符合环保部门园区空气质量连续自动监测站建设和运行技术规定。
      系统基于WEB数据平台开发了配套的中心站软件,能够自动完成各子站点的数据和状态调取,实现远程控制,开发了完善的统计报表功能,能够显示和打印各种参数、图表,为环保部门提供了先进的检测手段和报表功能。
同时可根据用户需求,为系统选配PM10、PM2.5等监测仪器,并免费升级系统软件。
 

产品特点:

1.监测气体种类:酸类、醇类、醛类、氟利昂、芳香族化合物、碳氢化合物等
2.PPB级最低检出限
3.采用MCT检测器
4.应用斯特林制冷器或液氮制冷
5.安装简易(三脚架安装或固定安装)
6.Window系统集成计算机
7.自动报告数据、自动报警
8.远程控制
 

应用范围:

1.环境气体监测
2.垃圾场、废弃物释放气体逸散监测
3.工业区隔离缓冲带有害气体监测
4.预警系统
 

系统组成:

1.主机
2.卡塞格伦望远镜
3.反射镜阵列
4.重型三脚架
5.气体谱库等
 

选配:

订购AirSentry可选配以下部件,以满足特定监测目标:
1.集成气象监测
2.模拟输入、集成数据纪录
3.平行颗粒物监测
4.MODBUS RTU、MODBUS TCP/IP
5.4-20mA、0-5VDC、RS232、422、485输出
6.USB蜂窝式调制解调器或射频调制解调器
7.内置QA校准池
8.外置QA校准池
9.扩展温度范围
10.报警驱动控制输出
11.防爆功能
12.自动多通道扫描器
 

产品特点:

1.Window系统集成计算机
2.集成WiFi/LAN
3.自动生成数据报告
4.外接WAN,LAN和USB端口
5.CSV格式数据文件输出
6.可同时监测多种气体
7.内部校准:无需连续校准
8.用户可设置多级报警
9.用户可设置采样周期
10.用户可设置自动背景采集
11.远程操作简便
12.PPB级别的检测限
 
 

技术参数:

分析仪 AirSentry FTIR
应用 开放式长光程傅里叶变换红外多组分气体分析仪
安装  
分析仪尺寸 16.25*24.25*9.57/41.3*61.6*24.3(cm)
卡塞格伦望远镜尺寸 23.63*14.07*(DIA)/60.02*35.74(直径)(cm)
装配 通过楔形榨头连接到全景云台
电源  
联网 密封LAN、WAN和USB接口,可选用蜂窝式调制解调器,无线调制解调器
工作温度  
工作温度 0-80%(典型)
光程 5-1000米
检测器 MCT检测器
性能  
光谱分辨率 1wn
光谱范围 2-14微米
动态范围 根据应用而定
背景漂移 <2%满量程/24小时,自我补偿
线性漂移 <2% 自我补偿
精度 根据应用而定
校准 内置,可选QA校准池
采用方法 EPA TO-16
数据输出 以CSV格式通过以太网和WIFI输出
数据输出选项 RS-232,422,485,RF(射频)流、MODBUS RTU(远程终端),E-MAIL,4-20mA或0-5VDC 16 B
维护  
红外灯使用寿命 3年
制冷器MTTF 20000小时

检测物质种类及检出限:

 
化合物 PPB 化合物 PPB 化合物 PPB 化合物 PPB
乙醛 2. 0 环乙烯 2. 4 硫化氢 1500 辛烷 0. 8
醋酸、单体 4.7 环戊烯 4.3 异丁烷 2.5 臭氧 2.2
丙酮 9.7 环丙烷 6.7 异丁醇 1.1 正戊烷 2.8
m化甲烷 43.3 1.2 二溴乙烷 7.7 异丁烯 1.4 1-戊烯 3.3
乙酰氯 2.2 间二氮苯 4.0 异辛烷 2.0 2-戊烯 5.0
乙炔 2.6 邻二氮苯 3.1 异戊二烯 1.5 反-3-戊烯氰 2.0
丙烯醛 2.8 二氟二氮甲烷 0.7 异丙醇 3.7 碳酰氮 0.7
丙烯酸 1.5 1. 1 二氱乙烷 3.7 三甲基苯 3.1 磷化氢 9.0
丙烯氰 5.0 1,2 二氮乙烷 24.3 甲烷 11.7 丙二醇 6.3
氨气 0.7 1,1 二氮乙烯 2.3 甲醇 1.4 丙醛 1.6
苯胺 13 1,2二氯乙烯 6.7 乙酸甲酯 2.7 丙酸 7.3
砷化氢 5.7 二氮甲烷 4.3 丙烯酸甲酯 2.2 丙烯 4.7
110 1.2 二氮四氟乙烷 0.7 甲胺 9.7 氧化丙烯 7.3
二氮乙醚 2.3 乙醚 0.9 甲基二丁烯 15.7 四氟化硅 0.7
三氮化硼 0.7 二甲胺 2.4 三甲基乙烯 5.3 苯乙烯 4.0
溴化甲烷 27.3 二甲醚 3.0 甲酸甲酯 5.0 二氧化硫 15
丁二烯 3.1 1. 1偏二甲肼 1.2 异丁烯酸甲酯 2.2 六氟化硫 0.7
正丁烷 7.0 二甲基硫K 1.0 亚硝酸甲酯 2.2 1. 1, 1. 2四氟乙烷 1.3
2-丁酮 7.0 乙烷 5.3 2-甲基戊烷 3.7 1. 1. 1. 2四氟乙烷 133.3
二氣化碳 43.7 乙醇 3.0 3-甲基戊烷 2.0 四氟乙烯 0.7
二硫化碳 11.3 乙基苯 11.3 二甲基一戊雜 5.7 四氟噻吩 3.0
一氣化碳 4.3 乙烯 2.1 二甲基二戊烯 3.0 甲苯 11.3
四氮化碳 0.8 环氧乙烷 3.7 四甲基二戊烯 4.0 1.1.1三氯乙烷 1.8
四氯化碳 0.7 乙烯基乙m 4.0 甲基乙烯基醚 4.7 1.1.2三氮乙烷 4.7
羟基硫 1.6 氟苯 5.7 甲基乙烯基酮 6.3 三氮乙烯 0.8
»苯 5.0 甲醛 1.5 硝酸 2.1 三氮氟甲烷 0.7
二氟一氮甲烷 0.7 甲酸、单体 2.6 硝酸类 76.7 三氮三氟乙烷 0.7
丁烯醛 2.5 呋喃 3.7 硝基苯 4.3 乙酸乙烯酯 2.5
氮乙烷 6.7 正乙烷 1.5 硝基乙烷 10.0 氮化乙烯 5.3
三氯甲烷 0.8 溴化氢 4.0 二氧化氮 9.7 偏二氣乙_ 2.3
一氮甲烷 31.3 氮化氢 2.0 硝基甲烷 27.0 间二甲苯 5.0
氯三氟甲烷 2.0 氰化氢 22.7 亚硝酸 0.7 邻二甲苯 9.0
环乙烷 0.7 氟化氢 0.7 一氣化二氮 6.3 对二甲苯 4.7